Industry News
What to do when plastic snow starts to fall in the Arctic, rely on robots to eliminate waste?
近日,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篇科幻微小说《喂——出来》,日本知名作家星新一在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异世界: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开始时人们有点害怕,往洞口叫了一声‘喂’之后,并没有回音传来。于是,这个无底洞慢慢地成为了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的垃圾桶,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逐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突然有一天,天空上传来了一个声音,‘喂’......
人类制造的垃圾,正在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据了解,这个月8月14日,有一篇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科学家在北极圈附近地区中采集到的雪样本里,发现了大量塑料、橡胶和纤维微粒。这些“高浓度”的塑料微粒仅有5毫米大小,它们漂浮在空中,与雪融合后下落到地面,成为难以降解且具有毒性的塑料雪,据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特群岛之间的分析数据显示,平均每升海洋浮冰样本中就含有1760个微塑料微粒。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自然会有环境学的专家去处理,普通人不必担心,就目前而言,科学家们对于在大气中塑料微粒的情况,仍知之甚少,束手无策。
无独有偶,一份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报告称,在近日美国落基山脉下起的一场暴雨中,90%的雨水样本均含有塑料垃圾纤维颗粒,这场看起来普通的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塑料雨。“塑料的数量比我们能看到的要多很多。在雨里,在雪里,都有。现在,塑料已经是环境的一部分了。”美国地质调查局首席研究员格雷戈里•韦瑟表示。
地球环境被破坏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试想一下,全球70多亿人口,每天会生产多少垃圾?根据世界银行在《2050年全球固体废物管理一览》的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数据:就以2016年的统计中,全球共产生了20亿吨固体垃圾(注意,仅仅只是最容易统计的固体垃圾),这也就是说我们地球上,平均每人每天要制造0.74公斤的垃圾。
在17年联合国举办的世界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 索尔海姆公布了全球环境污染现状和造成损失数据的最新统计,他还在大会上提交了题为“迈向零污染地球”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每天有十分之九的人呼吸着不安全的空气,20000人将因此死亡,而五岁以下儿童中将有近2000名死于不洁净水和不良个人卫生导致的疾病。千百万人罹患健康问题,原因是我们每年向海洋倾倒高达1300万吨塑料,并在陆地上丢弃5000万吨电子废物。”在此,机器人索菲亚也以联合国创新大使的身份向大家呼吁,要从自身出发,保护环境。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会对世界环境造成巨大的挑战,而且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污染并非只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切到我们所有人类的共同挑战。
然而,处理垃圾污染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借着最近火爆互联网的人工智能AI话题,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一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在未来人类能否利用智能AI机器人的技术,来合理处理垃圾污染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据了解,如今德国正在大力推行这种技术。
德国是怎么利用AI技术处理垃圾的呢?我们就以身边常见的塑料瓶与易拉罐为例,众所周知,德国是一个工业技术特别发达的国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环保大国。从2003年起,德国便是欧洲最早实行塑料瓶回收押金制的几个国家。
什么是塑料瓶回收押金制?很简单,这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押瓶费”,还记得小时候去小卖铺买汽水,那种小小的一瓶汽水,如果在店里喝完,就收2块钱,如果要拿走,就要给两块五,等喝完了把玻璃瓶子带回给老板,他就退回五毛钱,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这个回收押金制就是这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德国的瓶子押金会比较高,一般要比矿泉水本身的价格还高,其次是回收瓶子高度自动化,直接把瓶子放进超市旁边的回收机器之后,就会得到之前支付的押金。
这种回收方式相比较靠人工回收(拾荒者),要更加高效和环保,不经驱动人们养成垃圾回收的习惯,智能化垃圾处理设备的合理运用,更能让相关部门节省出大一笔财政支出。
除了使用AI设备在垃圾源头直接进行回收外,在垃圾分类和分拣上也逐渐取得成果。譬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AI垃圾分类机器人,该机器人依靠计算机视觉来识别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其中背后应用了系统来赋予机器识别的规范和技术,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可以识别纸张、塑料和玻璃。
人工智能AI近年来发展的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我们利用这些技术去解决当前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可以遇见在未来十年里,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组织会把目光看向环保方面,AI智能对环境问题的帮助显然极具潜力,但是在当前,我们仍然需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为这个世界的环境出一分力。